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以逸待勞7 不可能的任務6:全面瓦解

電影-不可能的任務6:全面瓦解(2018年)。

後半段Elsa(好人),想要進小屋去追捕連恩/壞人/的時候。

連恩已經先行在小屋裡面,熟悉房子的物件佈局跟格局。

所以連恩就能夠『以逸待勞』的抓住Elsa。

而且連恩他知道Elsa想要找核彈。

所以用這個別人想要的東西,

先行引誘對方的注意力可謂:『美人計』可謂:『聲東擊西』。

以逸待勞6 司馬懿

孔明北伐時,司馬懿自知不敵,所以就是用以逸待勞這一招,

掛免戰牌在魏軍的軍營外,以期待蜀軍糧草一斷,孔明就自然退兵。

三國演義寫的比較簡潔扼要。

小說與電視劇的:軍師聯盟-龍吟虎嘯。

有雙方詳實的心理動態與競合分析。

以逸待勞5 陸遜

三國,吳國殺了關羽,劉備怒,

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攻伐東吳 (帳面,實際可能沒有到這麼多)。

劉備軍從長江上游順流進擊,居高臨下,勢如破竹。

劉備軍舉兵東下,連勝多陣,氣勢正盛,

劉備軍直至:彝陵、猇亭一帶,深入吳國腹地。

導致東吳舉國震盪!

孫權正在選將領,他不選眾人的推薦,

反而決定命令青年將領:陸遜,為大都督,率東吳軍迎戰劉備軍。

陸遜決定東吳軍實行戰略退卻,以等待對手的變化。


東吳軍撤退,這樣,劉備軍難以與對手展開決戰,

反而因為深入腹地,處於被動地位,欲戰不能,也不願意退卻,

導致士兵疲勞。


相持半年,陸遜看到劉備軍戰線綿延數百里,

首尾難以兼顧,且在山林之間安營扎寨,犯了兵家大忌。

陸遜判斷:反攻的時機成熟,陸遜下令全面反攻,

一把火,燒毀劉備軍七百里連營,劉備軍大亂,傷亡慘重。

以逸待勞4 趙雲

劉備與曹操的漢水之戰,

諸葛亮命令趙雲率人,躲在一處地方。並沒有出來作戰。

只是在夜間製造噪音,

讓曹操的士兵聽到噪音,導致睡覺睡不好,很疲勞。

因此曹操的士兵被噪音弄得很累,而劉備的士兵都以逸待勞。

以逸待勞3 黃忠

劉備的將軍黃忠,

在定軍山跟曹操的將領夏侯尚、夏侯淵相遇,

黃忠先不出戰,堅守並養精蓄銳、等待機會。

等曹操的軍隊疲憊之後,再殺出來,就是以逸待勞。

黃忠笑曰:「此老夫驕兵之計也。

看今夜一陣,可盡復諸營,奪其糧食馬匹。」


以逸待勞2 陳宮

下邳城曹操鏖兵,白門樓呂布殞命。就有出現「以逸待勞」。

呂布在下邳,自恃糧食足備,且有泗水之險,安心坐守,可保無虞。

陳宮建議:「今天曹操的軍隊才剛剛來,可以趁他的營寨的柵欄尚未裝好,

我們出擊去攻打曹操,這樣是以逸擊勞,用我們的安逸狀態,去攻擊對手的疲勞狀態,

這樣的交戰雙方條件,從來沒有不獲得勝利的。」

呂布回應說:「我方屢次失敗,不可以輕易出擊。

應該等待他來攻擊我之後再反擊,曹操的士兵都會跌落到河流:泗水裡面了。」

因為這樣,就不聽陳宮講的建議。

以逸待勞1 周亞夫

西元前154年,漢景帝,七國之亂

西元前154年,漢景帝運用政策以虛弱地方的藩王,

各地的劉姓藩王不滿權利被削弱,因此起兵叛亂,發生七國之亂。

叛亂發生後,漢景帝下令周亞夫將軍帶兵作戰,

周亞夫知道:叛軍缺糧肯定想要決戰。

所以堅守不出,始終不與叛軍正面交鋒。

時間久了叛軍糧草匱乏,疲憊不堪。


本來周亞夫的軍隊本來實力是比不上叛軍的。

不過因為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與食物。

對比於叛軍: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,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食物。

因此周亞夫的軍隊「以逸待勞」

用休息跟安逸,等待疲勞的敵人。

最終成功消滅了叛軍。


借刀殺人7 曹操

關羽接連斬殺:顏良、文醜,兩員袁紹陣營的大將,

袁紹太過於生氣,氣得要殺了劉備。

劉備解釋一番以後,袁紹覺得有道理,所以就不殺劉備。

劉備解釋說:「曹操素來忌憚我劉備。

今天知道我在你這裡,害怕我幫助你;

如果我們兩個聯手,曹操他就沒有勝利的機會了。

所以曹操特別指使:關羽斬殺顏良、文醜,

這是要藉由你的手來殺我。希望你好好的想一想。」

劉備詮釋曹操的借刀殺人。袁紹決定不殺劉備,劉備活下來了。

借刀殺人6 劉備

呂布白門樓隕命,被曹操所殺。

當曹操戰勝呂布且俘虜呂布,曹操陷入思考的兩難:

到底要收呂布為戰將,還是殺掉呂布?

曹操正在舉棋不定,要不要殺呂布的時候,

曹操曾詢問過劉備的意見。

劉備建議曹操:想想董卓跟丁原這兩個人,都曾經收呂布為義子。

結果都先後被呂布反殺!因此曹操決定處決呂布

因此劉備借曹操的刀,殺了呂布這個人。劉備的借刀殺人。

借刀殺人5 袁術

袁術寫信鼓動孫堅去打劉表。

當袁術在南陽,聽到袁紹新得領地--冀州,既羨慕又忌妒!

想要分好處,所以派遣使者來求馬千匹。

袁紹不給,袁術怒。自此,兄弟不睦。

袁術又遣使往荊州,問劉表借糧二十萬,劉表也不給他。

袁術恨這樣的情境,所以祕密派遣人送書信給孫堅,鼓動孫堅討伐劉表。

袁術的借刀殺人。

借刀殺人4 鄭桓公

春秋時代,鄭桓公想要偷襲鄶國,

先寫下鄶國的豪傑、良臣、有辯論與智慧的人、果敢之士,他們的姓名,

選擇鄶國的優良田地賄賂他們,寫出官位、爵位名稱,

接著設立辦事處(壇場、郭門),將這些東西放在那裡。

鄭桓公這樣做,偽裝成有跟鄶國之豪傑、良臣,做出盟約的樣子。

鄶國的君主以為鄶國的豪傑、良臣,都背叛鄶國,國家將會內亂。

鄶國的君主,為了預防內亂,而殺盡鄶國的優良臣子。

之後,鄭桓公偷襲鄶國,結局是成功取走鄶國。